美国债务危机下的中美博弈:一场“围堵与自救”的角力
美国的财政危机正以惊人的速度逼近,并深刻影响着中美关系。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大关,且正以日均220亿美元的速度消耗着剩余的举债空间,预计到2026年初,美国将再次触及国会设定的债务上限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美国政府每年需支付高达1万亿美元的利息,这笔巨额开支已超过国防和医保预算,跃升为联邦政府的第二大支出。一旦利息都无法偿还,美元的信用体系将面临崩塌的风险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债务危机,其中就包括成立由马斯克领导的“政府效率部”以精简开支,以及对全球加征10%关税,期望每年增加4000亿美元的收入。然而,现实却狠狠地打了特朗普一记耳光。马斯克的改革计划遭遇了强烈抵制,最终被踢出白宫。而关税政策的成本最终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,导致通胀反弹,普通家庭不得不为进口商品多支付12%的费用。更讽刺的是,特朗普政府标榜“削减债务”的《大而美法案》,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反而将增加4.1万亿美元的国债,可谓是适得其反。
展开剩余56%在债务危机的阴影下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“未来90天内必须与中方会晤”,其背后隐藏着两个紧迫的需求。
首要任务是试图说服中国增持美债。近年来,中国持续减持美债,持有量从2016年的1.24万亿美元骤降至7563亿美元,从美国最大的债权国退居第三。为了稳定市场,美国试图以“降低对华关税”为诱饵,诱使中国出手接盘。
其次,美国试图将国内的芬太尼危机甩锅给中国。贝森特声称,只有中方解决了芬太尼的流动性问题,美国才会考虑降低相关关税。然而,数据显示,美国吸毒人口占比超过10%,每年有8万人死于药物滥用。而中国是全球毒品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,芬太尼滥用率几乎为零。美国此举意在转移国内治理失败的责任,并以此讨好深受毒品问题困扰的选民。
面对美国的压力,中国采取了精准的反制措施。中国积极将农产品采购转向巴西、阿根廷等国,以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。同时,中国持续减持美债,并在2025年3月单月抛售了470亿美元。此外,中国还加强了对美稀土出口的管制,这无疑重创了美国的军工产业链。这些行动清晰地表明,中国拒绝接受美国“围堵中国,却要求中国救经济”的双重标准。
尽管中美达成了90天的关税暂缓协议,但双方的博弈并未停止。特朗普在最后时刻才签署延期文件,试图以此彰显其主动权。与此同时,美国军舰闯入中国黄岩岛海域,虽然被中国南部战区驱离,但也被解读为美国在谈判前夕的施压手段。此外,美方虽然宣称“年底举行中美元首会晤”,却又突然改口称“未接受中方邀请”,这种反复无常的谈判策略,暴露了美国在债务危机面前的战略焦虑。
总而言之,美国债务危机下的中美关系,是一场充满变数的“围堵与自救”的角力。美国在试图摆脱自身财政困境的同时,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反制和挑战。未来,中美两国将如何在经济和战略层面展开博弈,无疑将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财富牛-线下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-股票配资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